首页 概况 资讯 党建 文化 产业 公告

西南联合大学vs讲武堂,一文一武之云南精神

 TIME : 2018-12-06    浏览次数 : 23241    [    【关闭】     
×

那一片杏黄色的建筑,承载着云南100年来的骄傲,清末民初,在中国最动荡的那段岁月中,讲武堂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——将帅摇篮,有300多名将军士官从这里走向战争,走向历史。


QQ截图20181206104058.jpg



讲武堂就在翠湖边上,是中国清代末期、民国初期创办的一所培养陆军军官教育机构,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,朱德称之为“中国革命的熔炉”。

上午结束了世博园的游览,中午吃完饭我们就到了讲武堂。可是稍微等了一会,因为下午1点半才有讲解员。从讲解员口中我们得知,讲武堂从开办至1928年的20年间,为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。毕业学员有4000多人,有南洋华侨青年,朝鲜和越南等国青年,均系护国、靖国战争之后,慕名远道而来的求学者。毕业生中,涌现了一些著名的革命将领,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、第12期的叶剑英还成为新中国的领导人。

讲武堂主体建筑为“走马串过楼”式的二层砖木建筑,基本呈正方形四合院样式。真不敢相信,这个小小的院子,诞生了那么多优秀的军人。当时教官和学生的宿舍都还在,十分简陋,听说训练十分艰苦,经常半夜紧急集合,而学生们大部分不到二十岁,凭着一腔热血坚持下来。当时国家内忧外患,有志之士都以从军报效祖国为终极目标,这一点苦实在不算什么了。

讲武堂的传奇有荣光的一面,也有血泪的一面。在学员们走向战场之后,抗日战争中他们联手杀敌,可是解放战争中却因各自阵营不同背道而驰,甚至刀枪相向。乱世的权力在军力下更迭,但正义在血火中坚挺。朱德和好友范石生之间的故事,让我印象深刻。

军人成为政治的主宰,但并未被政治淹没,他们在混沌与黑暗中寻找出路,即便是作为国民党高官的范石生,也悄悄对共产党朱德给予帮助,补给、弹药,全力以赴。他押上了身家性命,除了对朱德的同学情谊,更重要的是家国大义。他深刻感受到国民党的腐败,在蒋介石下令杀朱德之后,还是放走了老同学。他说你们会胜利的。之后官职一再被降,终于携带家眷回昆明行医谋生,不再过问国家大事,最后还是被刺杀于昆明街头。

我特意拍了他的照片,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上将,面容削瘦,双目炯炯有神,是千千万万为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先驱之一。小时候读书,读到井冈山朱毛会面,心潮澎湃,知道这是伟大的时刻。但今天才意识到,为了这个伟大的时刻,有那么多人默默牺牲了。如果不是范石生的鼎力相助,井冈山会师可能是另一种情景。

以前读历史书,觉得历史枯燥无味,或者说红色教育太刻板,现在想法完全改变。因为当我们走近历史人物,去感受他们的愤怒、渴望、欢乐、痛苦、纠结以及坚韧,就不会那么想。

朱德为了进讲武堂,把自己的籍贯四川更改为云南,因为讲武堂一开始只收云南籍学生,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年轻人渴望学习的心情,以及他的聪明;叶剑英是广东人,以南洋留学生的身份考入讲武堂;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知,这所学校是如何受欢迎。

远远不止这样,辛亥革命后,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。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,在护国、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,故学校声誉日隆,威名远扬。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,朝鲜、越南来留学的青年达200余名。朝鲜崔庸健委员长,韩国总理李范奭都曾在这里学习。后来广州黄埔军校开课,60%的教官都来自云南讲武堂。

我和雯露老师聊一路的感受,她说,一所好的学校有多重要,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。讲武堂犹如一棵蒲公英,种子散向全国乃至全世界,那种铁血军魂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,最后成燎原之势,左右了新中国的发展进程。

很快,讲武堂的故事结束了。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《百年讲武》,我们回来也都看了,十分感动。岁月悠悠,往事如烟,暗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鼓角争鸣,讲武堂的强国之梦与正义之愿,早就融入了中国军人的血脉中。

 

游完讲武堂,我又独自一人来到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也就是云南师范大学,看看这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组建的特殊学院。1937年11月1日,由国立北京大学、国立清华大学、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(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)。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,1938年2月中旬,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,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。1938年4月,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。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,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,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,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,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”,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,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,和讲武堂齐名,一文一武支撑起了云南的现代史,朱自清、闻一多等专业泰斗都曾在此任教,邓稼先、杨振宁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。

之前读《巨流河》,齐邦媛写到自己的第一志愿就是西南联大的哲学系,后来她就读西南联大。书写了在炮火下苦读的时光,在破碎的山河中,莘莘学子与老师是如何面对战争,面对分离的。他们对国家、民族的赤诚与担当,对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忧虑,都值得思考。

我也在纪念馆看到了那场震惊中外的一二一运动的始末,真实资料让人触目惊心,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和诗句让人再次湿了眼眶。一二一运动让云南再次成为全国的焦点,就是深山中的农民也赶来祭奠这几个无辜惨死的学生,全国舆论哗然,各个城市发起声援活动,国民党大失人心。纪念馆有烈士照片,潘琰是运动中牺牲的四烈士之一,眉目清秀,看起来不到20岁,也就那样被打死了。其实他们不是不怕死,是深深知道,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牺牲了,也值得。

每一个中国人,也应当了解那个时代,了解青年四处探求救国真理的渴愿。我们,总得为什么奋不顾身一次吧?战争年代,那叫爱国梦,和平年代,应该是事业梦吧!

我也想到了东方的创业者,他们身上也有这种奋不顾身创事业的精神。如果现在我们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,难道不该向100年前的年轻人一样,去努力改变、去探求点什么吗?

文/田瑞芳